建设历史与背景:
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,建筑面积初为约5.3万平方米1,后经过改建,增至约5.46万平方米。
它是我国第一座有室内冰场的体育馆,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。
建筑特点与设施:
体育馆主馆建筑面积达四万平方米,比赛大厅内有一万八千个观众席位34。
馆内设施完善,包括比赛大厅、练习场地、观众休息厅等,可以满足多种体育活动的需求。
比赛场地长88米,宽40米,由21块活动地板组成,地板下设有滑冰场,可实现冰上与非冰上运动的快速转换。
功能与用途:
首都体育馆承担了大量的国际、国内体育比赛和训练任务,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排球比赛、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比赛等。
除了体育比赛,体育馆还常用于举办演唱会、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。
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:
首都体育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,东邻北京动物园,西望紫竹院公园和北京国家图书馆,地理位置优越,环境优美24。
改造与升级:
为满足不同时期的赛事需求,首都体育馆经历了多次改造和升级。例如,为2008年奥运会排球比赛进行了大规模改建,为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进行了专项改造,秉持“修旧如旧”的建设理念,维护了体育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。